分享网站:
儿童小说

郭秀波[黑龙江]:蝴蝶河




枫叶漫卷的那年秋天,母亲攥着我的手立在鹤岗站台,广播里正循环着《我想去桂林》。曾经勾魂摄魄的旋律,此刻竟像被掀翻的饭桌般刺耳。我数着铁轨间的碎石试图逃避——一千,两千,三千——眼前却总浮出父亲最后一次为我扎风筝的模样:竹篾在阳光下裂开细纹,像极了他眼角突然蔓延开的沟壑,深不见底。

出租屋的墙爬满霉斑,像张哭花的脸。母亲总在黎明前出门,皮鞋跟敲在青石板上的脆响,能震碎整条巷子的晨雾。这时,邻居家大我两岁的聋哑姐姐便会出现,指尖凝着露水,教我比划“早安”的手势。我们常并排坐在门槛上,用旧报纸折小飞机,看它们晃晃悠悠飘向远方。“小飞机能飘到哪里去?”我问。说来也怪,姐姐听不见世间声响,偏偏能懂我的话。她先用手比出振翅的蝴蝶,再划出蜿蜒的河,我恍然:“是蝴蝶河吗?”她点头笑了,酒窝圆溜溜的,盛着晨光。

姐姐的手语是会开花的。说“蝴蝶”时,双手在耳畔翩跹,腕间褪色的红绳跟着起舞,像两朵颤动的火苗;说“彩虹”时,十指在空中勾出七道弧线,最后定格成屋檐下冰凌的形状,清凌凌的。那年春天,我们收集了整条巷子的糖纸:橘子汽水味的玻璃纸最适合糊风筝的翅膀,包话梅的蜡纸用来做骨架。终于有天,我们跑了很远很远,站在了我无数次梦见的蝴蝶河边。老人们说,这条河的水是香的——很早以前,天上的小仙女爱上凡间少年,常在河边相会。王母震怒,将小仙女贬为河神,她身上的香气染透了河水,引无数蝴蝶蹁跹,河便成了“蝴蝶河”。当我们的蝴蝶风筝摇摇晃晃升上灰蒙蒙的天,姐姐的瞳孔里漾着碎钻般的光,她指了指自己胸口,又指向我——这是我们的暗号,是“我们”的意思。

巷口杏树飘雪时,变故比雨季来得更急。那个沾着杏花香的周六,母亲翻出压箱底的绣花旗袍,说要去见“很重要的人”。我数着墙上的水渍等姐姐来画风筝的翅膀,等来的却是母亲连夜收拾行李。皮箱的吱呀声像受伤的兽在呜咽,划破了夜。

“明天去奶奶家。”母亲的声音裹着樟脑丸的味道。“不行!我和姐姐约好了去蝴蝶河放风筝!”我死死搂住门框,指甲掐进掌心,渗出血珠。窗台上那只未完工的蝴蝶风筝,把两个孩子的约定钉在了原地。月光透过彩纸,在地上投下斑斓的伤痕。

最锋利的记忆总带着木屑的刺。当母亲抄起竹扫帚抽向风筝骨架,断裂的竹篾像利箭扎进心里。彩纸在她鞋底下发出濒死的呻吟,我蜷在墙角,眼睁睁看着无数彩色蝴蝶从姐姐教的“永远”手势里扑簌簌坠落。她踩碎的哪里是纸鸢,分明是两个孩童世界里最神圣的契约。

北上的绿皮火车载着两个沉默的影子。母亲始终望着窗外倒退的田野,我数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——那是云彩在模仿风筝的轨迹,也是对蝴蝶河的牵念。直到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,叫卖声把我拽回现实,才瞥见母亲攥着半截红绳,绳头粘着星星点点的彩纸屑,像未干的血。

往后的岁月里,母亲总在深夜摩挲我掌心的月牙形疤痕,那是那天掐出来的。

几年后,哈尔滨的初雪覆盖师大校园,母亲裹着褪色的蓝头巾,把连夜织的毛线手套塞进我行李箱。“等开春……”她呵出的白雾在空中画了个半圆,像未完成的风筝轮廓。我故意扭头不看那团雾气里颤抖的期待,却见她转身时,围巾边缘的流苏被泪水浸得冻成冰柱,扫过积霜的铁栏杆,发出细碎的响。

死亡比春天来得更快。病床边的监护仪闪烁如将熄的萤火,母亲最后一次想比出“蝴蝶”的手势,手指却悬在半空,终究落了下来。我握着她枯枝般的手,突然读懂那些深夜的叹息——原来都是未说出口的“对不起”。床头柜的铁盒里,整整齐齐码着十二色皱纹纸,那根褪了色的红绳,最上层压着张泛黄的糖纸,上面有用圆珠笔描的蝴蝶,翅尖还沾着点橘子汽水的甜。

二十年后,我站在改建的小区门口,钢筋混凝土吞掉了所有记忆的坐标。穿碎花裙的孩子举着尼龙风筝跑过,翅膀印着流水线的卡通。精品店老板娘说这里十年前就拆了,递来新款电子风筝:“现代科技的狠货,能飞五百米,带七彩灯呢。”

蝴蝶河边,香气还在,彩蝶依然纷飞,柳枝弯着记忆里的弧度。我打开母亲留下的铁盒,拆开油纸包着的糖纸,橘子汽水的甜香竟穿越了二十年光阴。最后一片糖纸顺流而下时,暮色中忽然腾起无数萤火虫,聚散成蝴蝶的形状,尾迹在河面拖出粼粼光带。恍惚间,两个小女孩的影子掠过水面,她们手中的风筝线,系着天边的晚霞。

河水漫过脚踝时,我终于明白母亲当年踩碎的是什么——那个暴怒的夜晚,她摧毁的是自己重返纯真的可能。成年人的世界容不下糖纸风筝,就像破碎的婚姻里盛不下天真的约定。而此刻漂向远方的彩纸,是为童年的自己招魂,也是替母亲完成迟到的忏悔。

对岸传来风筝哨的呜咽,一群白鹭掠过渐暗的天际。它们的翅膀在暮色中舒展,恰似二十年前某个春日,两个女孩仰望天空时,瞳孔里盛开的、带着糖香的希望。



作者简介:

郭秀波 笔名灵秀儿,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。出版散文集《指尖上的匆匆》,作品发表在《中国煤炭报》《黑龙江日报》《北大荒日报》《佳木斯日报》《青少年健康》《岁月》《北极光》《青年文学家》《创业者》等以及众多网络媒体。现任佳木斯作协“八点相约”文学培训部部长、佳木斯作协街津口文学创作基地副主任、内刊《街津山》副主编等。


责任编辑:曼  娘

二审编辑:王  芳

终审编辑:王  如




点击量:168



上一篇:没有了